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Chateau Paveil de Luze 2008 Margaux 法國 波爾多 瑪歌村 中級酒莊 柏菲露絲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2


喝了今年 2016 波爾多 Medoc 梅鐸地區的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 的冠軍酒 Chateau Belle-Vue 2013 後,心裡就一直有著一股揮之不去的失落感,特別是去年 (2015) 與 前年 (2014) 的冠軍酒品質都好得沒話說,突如其來跑出一只淡出鳥來的「冠軍酒」...... 讓我的心情與味蕾都一時間無法適應。



左思右想,便挑了一只從大潤發買了將近一年的 Chateau Paveil de Luze 2008 柏菲露絲堡 來開喝解饞,它同樣是 Medoc 梅鐸地區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 的一員,來自名莊林立的 Margaux 瑪歌村。關於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 這個特別的評比稱號,我先前有寫過一些介紹文,如果對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 有不了解的酒友,可以參考 ~~~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的源由





Chateau Paveil de Luze 柏菲露絲堡 是非常典型的法國貴族莊園,莊園創始於西元 1862 年,當時顯貴一時的上議院男爵 Baron Alfred de Luze 買下了廣達 120 公頃的土地,建立起了 Chateau Paveil de Luze 柏菲露絲堡。

可惜的是,之後的 de Luze 露絲家族在歷史幾番波折後,逐塊逐塊的切割售出莊園土地,到了西元 1973 年時,只剩下大概十公頃的葡萄園還有在耕種釀酒。西元 2004 年, de Luze 露絲家族新一代接班人 Frederic de Luze 決心要重整莊園產業,同時,也聘請了法國當代傳奇釀酒大師 Stephane Derenoncourt 史蒂芬 德農古 的釀酒團隊來協助合作。



Stephane Derenoncourt 史蒂芬-德農古 最大的事蹟就是在西元 2012 年時,酒評家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 曾評選十九只 2009 年份的 波爾多葡萄酒給予 100 分的至高成績,而其中就有四只酒是出自 Stephane Derenoncourt 史蒂芬-德農古 之手。 

不過,在查找 Chateau Paveil de Luze 柏菲露絲堡 資料時,意外發現這位積極重建莊園聲望的莊主 Frederic de Luze 就在今年 (2016) 辭世,享壽僅 54 歲。



目前, Chateau Paveil de Luze 柏菲露絲堡 一共擁有 32 公頃的葡萄園,以 65% 的比例是種植 Cabernet Sauvignon,其餘 30% 種植 Merlot 以及 5% 的 Cabernet Franc。葡萄酒的發酵採用僅止有 150 公升大小的控溫不銹鋼桶,發酵完成後直接在原桶進行乳酸發酵,之後,再轉往法國橡木桶進行十二個月的熟成,其中,有 30% 的比例是使用全新桶。

此外,Chateau Paveil de Luze 柏菲露絲堡 還有生產二軍酒 --- La Coste Castle。官網的酒款各年份報價差距極大,從最便宜的 19 歐元到最貴的年份 (2009) 的 56 歐元不等。關於 Chateau Paveil de Luze 柏菲露絲堡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酒友,可以參考它們的官網 ~~~

( 網頁使用的是 Flash 程式寫成,開檔有點慢,另外,如果是用手機或平板可能會不支援 )




拔出的酒塞是略長的原生型軟木塞,質地極為細緻健康,預估應該還有十年以上的儲藏實力。倒在杯中的酒色深濃紫紅,略為透光,透光的邊緣有些許老化的橙光,但整體而言還非常的年輕力壯。

酒香味奔放,不用太靠近杯口就可以聞到陣陣撲鼻的酸梅蜜餞香,靠近杯口則是化核應子、紅酒李的香氣,有時會嗅聞到鐵銹味、血味、風乾香菇 ...... 等變化豐富的香氣。酒液入口有濃重的杉木調,單寧非常紮實,但單寧顆粒似乎巳經被時間給馴化,有沙感卻不咬口。

酸感柔滑,果味濃重,整體架構非常紮實立體,而且取得很完美的平衡 ...... 這種帶有高貴杉木調的酒體通常不是我老婆會喜歡的酒款,但今天中午午餐時我倒了一杯給她佐餐,下午她在看連續劇時,居然又主動跟我要了一杯 !!!



我尤其喜歡它殘留在口腔裡的葡萄果乾餘韻,非常非常的持久,甘美。

最後,我還有找到「葡萄酒新手選」的版主在西元 2011 年時,曾寫下同樣 Chateau Paveil de Luze 2008 Margaux 的酒評,大家也可以參考喲 ~~~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Finca Valldosera Subirat Parent 2012 Penedes 西班牙 佩內得斯 法多色拉酒莊 白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2


這只來自 西班牙的白葡萄酒我整整喝了一個月 !!! 不是一整個月都只開這只酒來喝,而是開了一瓶酒後,慢慢的 ...... 花了一整個月的時間來喝它 !!!



西班牙的東北角與法國緊臨的區域,是境內極重要的葡萄酒產地 --- Penedes 佩內得斯。雖然,舉世聞名的 西班牙 Cava 氣泡酒的法定產區橫跨整個 西班牙 多達 159 個鄉鎮,但被公認最高品質的 Cava 都是來自 Penedes 佩內得斯 !!! 除了Cava 外,這裡使用當地原生白葡萄品種所精釀出的白酒,在近年來也因為其優美而獨特的風味而逐漸躍上世界舞台。

但這只來自 Finca Valldosera 法多色拉酒莊 的白葡萄酒,使用的卻是名叫 Subirat Parent 蘇比拉特 帕倫特 的當地原生黑葡萄所釀製而成 !!! 而 Subirat Parent 蘇比拉特 帕倫特 也是 Cava 法定五個葡萄品種其中一個。



Finca Valldosera 法多色拉酒莊 是世代以家族傳承方式經營的小型酒莊,酒莊就座落在 Penedes 佩內得斯 產區中 Massís del Garraf 加拉夫山脈中央的區域,雖然臨海卻又被群山環繞,使得氣候條件變化更加複雜涼爽。

Finca Valldosera Subirat Parent 2012 在酒莊的產品定位是 Exceptional Wines,屬於中階酒款,按生產履歷顯示,一年的產出量僅止有 3600 瓶。葡萄採收自兩座葡萄園,每公頃只有 3500 公斤的低產量。葡萄採收榨汁後會先經過 12 小時的低溫浸皮,之後則會經歷長達 21 天的發酵,發酵完成後,酒液繼續浸泡在酵母中四個月。




在 Finca Valldosera 法多色拉酒莊 的官網中有提到, Massís del Garraf 加拉夫山脈 是當地原生黑葡萄品種 Subirat Parent 蘇比拉特 帕倫特 最好的產地,但在葡萄酒口味全球化的衝擊下,曾經有一段時間被來自 法國 的國際葡萄品種壓縮了種植空間,但 Finca Valldosera 法多色拉酒莊 仍堅持種植這種可以在酒液中帶來充滿香水的細緻迷人風味的葡萄。

關於 Finca Valldosera 法多色拉酒莊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酒友,可以參考它們的官網連結 ~~~

Finca Valldosera 法多色拉酒莊  官網




拔出的酒塞是原生型軟木塞,略瘦長,質地極佳。倒在杯中的酒色是清透炫麗、深濃的金黃色。香氣非常的纖細輕柔,要在舉起杯腳讓口鼻靠在杯緣上時,才能嗅聞到從酒液飄來的荔枝果乾與蜂蜜交纏的香氣,雖然是柔骨似水的淡香,卻有種讓人神醉的高雅。

酒液入口的酸感低,非常柔和滑順,當絲滑清爽的酸感在口腔裡慢慢擴散開來後,會發覺一股清甜的果肉味包覆在舌頭的表面,最後,再以青色檸檬皮的淡淡苦味做收微。

這只酒是一只適合單飲的酒 ...... 原因在於它的結構雖然完整卻又像林黛玉般弱不經風 !!! 如果,它與一成排的葡萄酒站在一塊,它會是那種很容易就被忽視的酒。它的美,只能在跟它獨處細語時,才會能慢慢理解它、欣賞它。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Chateau Marotte 2013 Bordeaux 法國 波爾多 瑪爾蒂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1


這只來自 Bordeaux 波爾多的紅酒,在大潤發賣場的售價僅止新台幣 269 元,簡直都快比國產玫瑰紅要來得便宜了,也遠比國際均價要低上近百元新台幣,很難想像大型量販店是如何能開出這樣佛心的超低價格。



Chateau Marotte 瑪爾蒂堡 是 Montagne 家族於西元 1940 年時購入的莊園品牌。Montagne 家族 在 波爾多 兩海之間 的 Cantois 康圖瓦 村釀酒巳經有五代的歷史,從西元 1890 年,第一代莊主 Honoré Montagne 僅止擁有 3 公頃左右的葡萄園起家,到了第二代的莊主 Robert Montagne 手上時,酒莊的擁有的葡萄園規模巳達二十公頃。



西元 1962 年,接手的第三代女莊主 Jacqueline Montagne 與她的丈夫 Bernard ALIS 在努力經營下,酒莊的規模再次翻倍擴增為 46 公頃 ...... 。到了西元 2003 年,酒莊交棒給 Jacqueline Montagne 的姪兒 Sébastien Montagne,酒莊的規模巳逼近 50 公頃的生產規模,所生產的葡萄酒款也轉為出口取向。



Chateau Marotte 瑪爾蒂堡 官網中的酒款照片以及酒款資料都與我手上的這只不同,因為我手上的這只 Chateau Marotte 瑪爾蒂堡 的酒標上有 Concours de bordeaux 2014 銀牌獎的標章,推斷這只酒應該是得獎後特製的酒標版本。



按官網上的生產履歷,葡萄的混釀比例為 30% Merlot 與 70% Cabernet Sauvignon,但手上的酒款則剛好相反,為 70% Merlot 與 30% Cabernet Sauvignon 的混釀調配組合 ... 葡萄採收後會先經過七天的低溫浸皮取色,之後才開始進行酒精發酵的行程,有找到官網連結可供參考 ~~~

Chateau Marotte 瑪爾蒂堡 官網中文頁面
( 網站的網速很慢 ....... 要稍花點耐心去等待開圖 )




倒出的酒色深濃偏紅的酒紅色,幾近不透光,有些許的混濁感。酒香味濃重,有蜜餞紅肉李的酸甜香,粉香,酒精氣味也稍強。酒液入口的酸感清晰柔滑,紅色莓果的酸甜滋味中混有杉木片的單寧澀味,尾韻的脂粉香氣極重,會讓人聯想起美國金粉黛的調性。

整體而言,酸感與澀感的配比十分得體,酒液又有甜美的果肉香甜味,是一只易飲不需要太多思考的酒款。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La Reserve de Malartic 2010 Le Sillage Pessac-Leognan 法國 波爾多 貝沙克–雷奧良 瑪拉堤克堡二軍_品飲誌 2016-11


前些時候,酒友灝哥來家裡做客,當天我們就開了兩只 Pessac-Leognan 貝沙克–雷奧良 酒區的二軍酒來做品飲比較。其中一只 L'Esprit de Chevalier 騎士堡二軍 先前巳有撰寫過心得文,有興趣的酒友可以參考文後附的文章連結。



法國 波爾多酒區慣性上會以穿流而過的 Garonne 加倫河來劃分成左、右岸兩大酒區,而左岸部分則又以 Bordeaux 波爾多市為界,劃分出下游的 Medoc 梅鐸產區 與上游的 Grave 格拉夫產區。當然,Medoc 梅鐸 還可以再細分出幾個村莊級子產區,而 Grave 格拉夫 同樣也可細分幾個著名的子產區,Pessac-Leognan 貝沙克–雷奧良 村就是 Grave 格拉夫 酒區中最具份量的村莊級子產區,它擁有自已的獨立 AOC 法定稱號。



當 Bordeaux 波爾多市 下游的 Medoc 梅鐸產區仍是一片沼澤溼地的十四世紀,在 Pessac-Leognan 貝沙克–雷奧良 村就巳經有一座名為 Chateau Pape Clement 的莊園被建立,而在十六世紀時,名列五大酒莊的 Chateau Haut Brion 歐布里雍堡 所釀造出享譽歐陸皇室的酩品,比另外四座地處 Medoc 梅鐸產區的一級酒莊還要早上數百年 !!! 由此可知, Pessac-Leognan 貝沙克–雷奧良 村葡萄酒品質的殊勝優異 !!!

西元 1953 年,Grave 格拉夫產區有針對區內的葡萄酒莊舉辦了評級選拔,入選的十六座酒莊全位在 Pessac-Leognan 貝沙克–雷奧良 村中,Chateau Malartic Lagraviere 瑪拉堤克堡 所生產的紅、白酒均有入選為評級之列。



酒莊原名 Domaine de Lagraviere,在十八世紀時由退休的海軍上將 Count of Malartic 所買下,為了紀念將軍為法國國王在美洲殖民地建下的輝煌功績,莊園以三桅戰帆的圖紋做為莊園徽章。西元 1850 年,酒莊易主給 Madame Arnaud Ricard,這為女莊主特意把前莊主家族的 Malartic 之名冠在酒莊名之前,於是酒莊便更名為現在的 Chateau Malartic Lagraviere。

之後,酒莊在動蕩的年代又多次轉手易主,直到現任莊主家族 Bonnie family 在西元 1996 年進駐後,酒莊才正式獲得穩定的經營成長。關於 Chateau Malartic Lagraviere 瑪拉堤克堡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酒友們,可以參考官網連結 ~~~

Chateau Malartic Lagraviere 瑪拉堤克堡 官網連結




La Reserve de Malartic 是 Chateau Malartic Lagraviere 瑪拉堤克堡 的二軍葡萄酒品牌,我比對了一下 2010 年的一軍與二軍的釀造履歷,基本上,兩只酒可以視為完全不同品項的酒款 !!! 因為它們除了葡萄品種混釀比例不同外,熟成所使用的橡木桶規格以及熟成時間也都不一樣。

二軍酒 La Reserve de Malartic 使用的是 Cabernet Sauvignon 50 %、Merlot 45 %、Cabernet Franc 5 % 的混釀比例,發酵採控溫不銹鋼桶與橡木槽並行,浸皮發酵時程長達四星期,發酵完成的酒液經過橡木桶熟成十五個月。重要的是,釀酒顧問是聘用了大名鼎鼎的飛行釀酒師 Michel Rolland 米歇爾羅蘭。



拔出的酒塞是質地極佳的原生型軟木塞,上頭有酒莊三桅戰帆的Logo、酒莊名與年份字樣。倒在杯中的酒色深遂紫紅,接近紫黑而不透光,邊緣部份有熟成後的些許橙黃色澤。酒香氣濃郁,以黑色完熟莓果的香氣為主調,有時會有酒釀黑櫻桃的蜜餞香、杉木片、香草 ... 等高雅的香氣。

酒液入口的酒體感醇厚,單寧清晰有顆粒感,但不會過於尖銳,與濃重的果肉甜韻形成極完美的比例結構,尾韻悠長。扼要來講,Chateau Malartic Lagraviere 瑪拉堤克堡 的二軍酒 La Reserve de Malartic 與同時間開飲的 騎士堡二軍,不論在酒香、酒體的風格表現都非常的接近,厚實度與尾韻也都不相上下,都是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嚐的好酒 !!!

另外,這裡提到的騎士堡二軍為 ~~~

L'Esprit de Chevalier 2012 Olivier Bernard Pessac-Leognan 法國 波爾多 格拉夫 騎士堡二軍_品飲誌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Trassegum Costieres de Nimes 2010 法國 隆河谷 尼姆丘 金楓堡 祕戀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1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金楓堡 在 大潤發開架賣場中可以看到三只不同級數的紅葡萄酒作品,我先前曾經撰寫過酒莊最低階的紅葡萄酒款,而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Trassegum 若以價格排序,算是酒莊的中階作品,不過,在搜找官網的生產履歷後很意外發現,這只中階酒款使用的居然是 80 歲以上的老藤葡萄,釀造方式也出奇的講究 !!!



關於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金楓堡 的酒莊介紹,有興趣的酒友可以參考我先前的分享文連結,這裡就不多作敘述 ~~~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2011 Costieres de nimes 法國 隆河谷 金楓堡 經典紅葡萄酒_品飲誌





按官網的生產覆歷顯示,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Trassegum 2010 使用的是 50% syrah 希哈、25% Carignan 卡利濃、25% Mourvèdre 慕維得爾 的混釀配置,而其中的 Carignan 卡利濃 與 Mourvèdre 慕維得爾 都是使用樹齡高達八十歲以上的老樹藤 !!! 每公頃的產出量僅只有 2500 公升 ...... 。



葡萄的發酵方式是採 薄酒萊地區常見的二氧化碳浸泡法,簡言之,就是在一座密封的鋼槽中,把手工採收回來的 Carignan 卡利濃 破皮後倒滿,然後再注入二氧化碳在鋼槽中,使用整個發酵過程是在「無氧」的狀態下進行。這種「二氧化碳浸泡法」可以取得非常鮮麗的果香與酒色。

發酵完成後再置於法國橡木桶中十二個月,然後酒液在混凝土槽中進行各酒批的調配混合,混合後的酒液再於混凝土槽中熟成八個月才裝瓶。



拔出的酒塞是原生型軟木塞,質地極佳。倒出的酒色是深遂濃郁,不透光的紫紅色。

酒香味是杉木片與粉甜莓果香所交織而成的高雅香氣,酒液入口甘甜厚實,酸感與澀感都非常柔滑不突出,但隨著酒液飲用量的增加,單寧會逐漸在舌苔上堆積出豆沙顆粒感。葡萄果乾的甜韻十分強烈 ...... 持久 ... 尾韻超級持久,酒液吞嚥後會有淡淡的辛辣味。

這只酒在最新的促銷 DM 中的售價是新台幣 549 元,比官網中的 20 歐元表價要來得便宜幾百塊新台幣,若單就酒體品質而言,它是只可以挑戰許多市售 1500 元價位帶的超 CP 值好酒 !!!



另外,在 Google 搜找酒款資料時,有找到酒友 郭小貴 也曾經分享過這只酒的心得文,他在文中曾質疑進口商 大潤發把這只酒中文命名為「祕戀」有點牛頭不對馬嘴 ... 我個人也深感認同,因為這樣的翻譯有點奇怪,再加上賣場中還有引進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金楓堡 另外一只同樣為中階定位的作品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Castel Noir,這只酒大潤發同樣翻譯成「祕戀」!!! 但其實兩只酒是完全不同的酒款,酒標與葡萄品種也完全不一樣 !!!

關於酒友 郭小貴 的分享文有興趣的酒友可以參考 ~~~

Chateau D'Or et de Gueules Trassegum 2010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Chateau de Bel Air Lalande de Pomerol 2010 法國 波爾多 拉隆波美候 寶雅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我大概算算,光是自已喝過 法國 波爾多地區所產出,酒莊名稱取叫 Chateau Bel Air 的就巳經遇上四只,其中有三只我寫了心得報告 ...... 而在寫文章查找資料時,找出與 Bel Air 字樣相同的酒莊則多到近二十家 !!! 所以,我很難不好奇究竟 Bel Air 在法語或傳統上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不然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酒莊莊主把自家的酒堡取為 Bel Air ???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我請教了酒友 Chrissy Verma,她曾在法國旅居過一段時間,也給了我比較完美的解答。若是按字面翻譯,Bel Air 有著「美好的空氣」的含義,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條件,也是健康人生的依靠 ...... 因此,在法國人的心裡、眼中的「風水寶地」非 Bel Air 莫屬 !!!

正因為如此,才會經常看到有酒莊莊名或者是鄉村小鎮的地名都取為 Bel Air !!! 意指 ~~~~~~環境清幽空氣怡人之境 !!!



而來自 波爾多右岸 的 Lalande de Pomerol 拉隆波美候 的 Chateau de Bel Air 寶雅堡,它的莊園歷史可以上溯至西元 1898 年,但目前莊園的規模是在西元 2011 年由銀行家族 Michel de Laet Derache 收購入主後,才重新整頓建立的。



莊園目前一共擁有 15.6 公頃的葡萄園,主要種植有 73% Merlot 梅洛、 19% Cabernet Franc 卡本內弗朗 以及 8% Cabernet Sauvignon 卡本內蘇維濃,平均樹齡為三十六歲,每公頃的收成量控制在 4000 ~ 4500公升之間。關於 Chateau de Bel Air 寶雅堡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酒友可以參考官網 ~~~

Chateau de Bel Air Lalande de Pomerol 拉隆波美候 地區的 寶雅堡官網連結




按官網公佈的生產履歷顯示,葡萄採收是以機械方式完成,使用控溫的水泥發酵槽進行 20 ~ 30 天的酒精發酵作業,之後,再進入乳酸發酵。兩階段的發酵工序完成後,酒液轉入橡木桶進行十二到十四個月的熟成,其中有 60% 是全新桶。2010年份的標準瓶只裝瓶了 73298 只。



拔出的酒塞是品質與打印俱佳的原生型軟木塞,倒出的酒色深濃墨黑,只有在杯緣透光處才能看到酒紅色澤。酒香味十分內斂,要靠近杯口才能聞到石墨味、煙燻木材、燒烤油脂與黑加侖水果軟糖所交纏堆疊的香氣。另外,酒精感也很濃重,尤其是在酒溫升高時,如果鼻子靠近杯口太大口吸氣時,很容易就會有種被揮發的酒精嗆到的感覺。

酒液入口的酒精苦感也十分強烈,單寧厚實,但不會覺得咬口,酸感則柔滑而若有似無。柔滑而帶有苦味的酒體,經常會讓我浮現出黑巧克力的記憶。不過,基本上這只也是十分老派波爾多風格的酒體,結構嚴謹 ... 嚴肅 ...... 並不是討喜的甜美果香風格 !!!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Flor de Ronce Chateauneuf du Pape 2011 法國 隆河谷 教皇新堡 宏西葉酒莊 極致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在大潤發的開架賣場中的品項非常豐富,從低階的 Rhone 隆河谷大區域認証的 AOC 等級,到 Rhone 隆河谷產酒區中最知名的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的酒款都有出品,而且,光是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的作品在賣場就可以看到三款 !!! 會讓人有種喝來喝去都是「宏西葉」的錯覺 !!!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在名莊林立的 Rhone 隆河酒區不算是老字號的酒莊,現任莊主的父親 Luis Canto 在西元 1948 年時,從西班牙旅居到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南邊的一座小酒莊,並且受雇於酒莊從事釀酒的工作。

當時的莊主因為沒有繼承人可以承續酒莊家業,於是便在西元 1958 年將整座酒莊賣給了 Luis Canto,在接管酒莊後的隔年,Luis Canto 正式將酒莊更名為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西元 1979 年交棒給現任莊主Jean-Louis Canto,如今,現任莊主 Jean-Louis Canto 也積極的讓自已的兒子 Geoffrey Canto 參與酒莊的經營管理,並在西元 2013 年起正式取得法國有機認証。



目前,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一共擁有十一公頃位在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的葡萄園、十三公頃的 Côtes du Rhône 隆河法定 AOC 產區的葡萄園,以及六公頃的 IGP 認証等級的葡萄園。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在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一共有四只作品,除了最高階的 Jacquerie Châteauneuf du Pape 之外,餘下的三只酒款均能在國內的大潤發賣場通路中找到,而 Flor de Ronce 是國內引進的三只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酒款中最高階的酒款。



關於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酒友,可以參考官網連結 ~~~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官網連結




按官網的生產介紹文字顯示,Flor de Ronce 特地精選自產量控制極低的葡萄園,以手工方式進行精選採收,葡萄品種比例為 90 % Grenache 格那西 與 10 % Syrah 希哈 對混,每公頃的產酒量低到僅僅止有 2500 公升,年產量也僅止有 6000 瓶,所以,我所開掉的 Flor de Ronce Chateauneuf du Pape 2011 是這個年份全世界僅有 6000 人有機會享用的其中一瓶 !!!

另外,它極其簡單的生產介紹文字中有特別提到,發酵是以傳統的 Whole bunches 方式進行發酵,Whole bunches 翻譯為「成串」 ...... 也就是說,這只酒的發酵過程也是極少見採連葡萄梗成串進行榨汁、浸皮發酵的酒款 ...... 非常非常的有趣 !!! 最近,我居然不其然的一直遇上「成串」進行發酵的葡萄酒作品 !!!



拔出的酒塞是原生型軟木塞,質地極佳,較大的孔隙都有特別加工填補。倒出的酒色深濃不透光,邊緣部份略帶有些許橙光。靠近杯口時會先嗅聞到一股濃重的酒精刺鼻味,之後,則有乾香菇、煙燻木材、黑櫻桃果肉 ...... 等多重複雜的香氣變化。

酒液入口時同樣會先嚐到一種焦苦味,那是酒精濃度變高時的酒液容易出現的一種特殊滋味,之後,厚實而甘甜的果肉味會迅速的佔滿整個口腔,酸感與澀感都極不明顯,整體而言同樣是以非常集中且豐厚的葡萄果乾滋味為主體,若與先前開飲的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相比較,則是多了更加立體的層次感。

但我個人覺得 Flor de Ronce Chateauneuf du Pape 2011 還太早開飲,它如果能再耐心的等上幾年,讓過於濃重的酒精感揮散掉一些,應該會有更迷人的風味感受 !!!

這裡所提到的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2010 大葛迪奧堡 是指 ~~~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Chateauneuf-du-Pape 2010 法國 隆河谷 教皇新堡 大葛迪奧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Chateauneuf-du-Pape 2010 法國 隆河谷 教皇新堡 大葛迪奧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Rhone Valley 隆河谷 是 法國 葡萄種植面積第二大的葡萄酒產區,酒區隨著蜿蜒的 Rhone 隆河橫跨了法國南部幾個行政區域,因此,在地理劃分上時常困擾著我 !!!



Chateauneuf-du-Pape 教皇新堡 是 Southern Rhône 南隆河葡萄酒產區中最重要的一個獨立 AOC 稱號的子產區,在法令上允許多達十九個葡萄品種進行混合調配,其中還包括了九種白葡萄品種,這是非常少見的混釀方式。但在當地酒莊實際調配中,還是以南法 GSM 為主 ( Grenache 格那西、Syrah 希哈、Mourvèdre 慕維得爾 )。



另外,Chateauneuf-du-Pape 教皇新堡產區的酒款還有一項十分有趣的特色,就是在玻璃瓶身上都會有家徽立體浮紋,這也是其他地區的葡萄酒所少見的。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本身似乎因為規模經濟與通路的問題,是與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合作,由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代為裝瓶與銷售,因此,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的生產覆歷是掛附在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的官網頁面中。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成立於西元 1963 年,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 Rhone 隆河地區的傳統酒莊,能將自家優秀的酒品銷往世界的市場。目前,集團與二十餘間 Rhone 隆河在地酒莊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除了為這些酒莊提供更先進的生產設備資源外,也積極將合作酒莊的作品送往各大型葡萄酒比賽去參展,也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

關於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想了解更多,可參考它們的官網 ~~~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官網連結




按官網的酒莊簡介顯示,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的物業是成立於十六世紀,但起初是以生產穀物為主的莊園,直到 Rey 家族入主後,莊園才轉型為種植與釀造葡萄酒。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2010 是使用 60% Syrah 希哈、30% Grenache 格那西、10% Mourvèdre 慕維得爾 的混釀比例,官網上沒有說明熟成的方式,而查找到另一個銷售網站則有概略提到發酵時程為三個星期,發酵完成後的酒液大部分是以不銹鋼桶進行九到十二個月的熟成,只有少量使用橡木桶熟成酒液,再進行調配。



拔出的酒塞是原生型軟木塞,較不尋常的是,居然沒有酒莊的打印文字。

酒液是深遂的酒紅色,不透光,酒液邊緣略帶橙光。酒香味是濃濃的巨峰葡萄果皮香,酒液入口厚實甜美,也同樣像極了巨峰葡萄的果肉感,也非常的神似市售的 100% 純葡萄汁的口感,單寧結實但不會覺得生硬咬口。葡萄果肉的甜韻非常的持久。

簡單來講,這是我喝過最像「鮮榨葡萄汁」的葡萄酒,也是極少數我老婆會主動要再來一杯的紅葡萄酒。








Rigal 2012 Troisieme Terrasse Cahors 法國 西南區 利果酒莊 卡歐利嘉 高台紅酒_品飲誌 2016-10



這是我開飲 Rigal 利果家族最具代表性酒款的第二只,同樣是採 100% 的 Malbec 馬爾貝克 葡萄所精釀而成。 Rigal 利果酒莊 在 CUVÉES TERROIRS 這個系列一共有三個作品,其中的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去年巳經寫過品飲心得文,而這次要介紹的是葡萄樹齡要比白石要來得更老的 Troisieme Terrasse 高台。



因為最近有在一個蒙瓶試飲的場合又再次遇上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 這裡順便再提一下當天的趣事。

那是一場在 台北 復興南路 巷弄內的一間名叫「1516 Bistro」專門提供德式餐點菜色的餐廳內,所舉辦的一場蒙瓶試飲活動,當天試飲的十只酒款事前都巳經用錫鉑紙包覆,所以,只能倚靠自已的味蕾與經驗來感受每一只酒的風味。



其中,編號第五與第六的兩只酒款因為風格非常的接近,所以我們同桌的酒友們是一起對它們進行品評。兩只酒的酒色都是同樣的深濃偏紫,在酒色上有很健康堅實的濃縮感,幾乎是不相上下。而香氣上,則非常明顯的散發著波爾多混釀的風味 !!!

光是從酒香氣質上,我們都猜兩只酒來自 波爾多 !!!



而酒液入口時,兩只酒款則出現較強烈的風格差異,編號五的酒體比編號六要來得甜潤活潑,編號六則是以較強烈的單寧結構讓酒體變得嚴肅。因此,我們同桌的酒友們包括我都猜測編號五應該是來自 波爾多右岸的作品,而編號六則是 波爾多左岸的酒款。除了風格上的差異外,基本上就兩只酒款的酒體酒質來評判是不相上下的。



而最後答案揭曉 ~~~~~~ 編號五居然是來自 法國 Cahors 西南卡歐地區 的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 而編號六則是來自 法國 波爾多右岸 聖愛美濃的名莊 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 !!!

回家後,我特意去查找了一下我過往喝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的心得文,果然,我在當時的品飲心得就有特別註記,白石的風格非常的與波爾多右岸酒相近 !!! 正因為如此,在蒙瓶試飲的場合我們同桌的幾位酒友全部往右岸猜了 !!! 再者,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 是聖愛美濃酒區要價在新台幣千元上下的知名佳釀,而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以它一半不到的價格卻能夠打成五五波,由此可知 Rigal 利果酒莊 的 CUVÉES TERROIRS 系列實力是不容忽視的。

關於 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 可參考官網 ~~~

法國 波爾多 聖愛美濃 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官網連結


關於 Rigal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有興趣的酒友,可以參考我先前的分享文 ~~~

Rigal 2009 Les Pierres Blanches Cahors 法國 西南區 卡歐利嘉 白石紅酒_品飲誌





說了長串的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 現在行文再回到主角 Troisieme Terrasse 高台。

Rigal 2012 Troisieme Terrasse Cahors 按官網的生產履歷顯示,使用的是葡萄樹齡在 20 歲以上的葡萄樹株所產出的葡萄原料,全以手工方式採收,每公頃的產出量僅止控制在 4000 公升。葡萄榨汁後會先在 7 度低溫進行浸皮取色,之後再進入長達四十天的浸皮發酵、乳酸發酵,最後發酵完成的酒液會再進入橡木桶熟成十二個月後才裝瓶。



拔出的酒塞是質地極佳的原生型軟木塞,孔隙非常的細小,打印清晰。倒出的酒色是深遂高雅的紫紅色,非常濃艷飽滿的紫色。酒香味有點內斂,要靠近杯口才聞得到台灣傳統醃鳥李的香氣,以及一種說不上名字的乾燥花的香味。

酒液入口的酒體紮實,酸感與澀感都很滑順平衡,有杉木片香、黑李果皮與些許的黑櫻桃果肉的甜甘滋味,尾韻則是葡萄果乾的甜味拌進白胡椒粉的辛辣感。

如果說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的風格與 波爾多右岸非常的相似,那 Troisieme Terrasse 高台擁有高雅的黑櫻桃果味與杉木桶味則會讓人聯想到 波爾多左岸酒 ...... 我想,這應該就是釀酒師想刻意營造出的風格感受差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