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Chateau de Bel Air Lalande de Pomerol 2010 法國 波爾多 拉隆波美候 寶雅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我大概算算,光是自已喝過 法國 波爾多地區所產出,酒莊名稱取叫 Chateau Bel Air 的就巳經遇上四只,其中有三只我寫了心得報告 ...... 而在寫文章查找資料時,找出與 Bel Air 字樣相同的酒莊則多到近二十家 !!! 所以,我很難不好奇究竟 Bel Air 在法語或傳統上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不然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酒莊莊主把自家的酒堡取為 Bel Air ???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我請教了酒友 Chrissy Verma,她曾在法國旅居過一段時間,也給了我比較完美的解答。若是按字面翻譯,Bel Air 有著「美好的空氣」的含義,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條件,也是健康人生的依靠 ...... 因此,在法國人的心裡、眼中的「風水寶地」非 Bel Air 莫屬 !!!

正因為如此,才會經常看到有酒莊莊名或者是鄉村小鎮的地名都取為 Bel Air !!! 意指 ~~~~~~環境清幽空氣怡人之境 !!!



而來自 波爾多右岸 的 Lalande de Pomerol 拉隆波美候 的 Chateau de Bel Air 寶雅堡,它的莊園歷史可以上溯至西元 1898 年,但目前莊園的規模是在西元 2011 年由銀行家族 Michel de Laet Derache 收購入主後,才重新整頓建立的。



莊園目前一共擁有 15.6 公頃的葡萄園,主要種植有 73% Merlot 梅洛、 19% Cabernet Franc 卡本內弗朗 以及 8% Cabernet Sauvignon 卡本內蘇維濃,平均樹齡為三十六歲,每公頃的收成量控制在 4000 ~ 4500公升之間。關於 Chateau de Bel Air 寶雅堡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酒友可以參考官網 ~~~

Chateau de Bel Air Lalande de Pomerol 拉隆波美候 地區的 寶雅堡官網連結




按官網公佈的生產履歷顯示,葡萄採收是以機械方式完成,使用控溫的水泥發酵槽進行 20 ~ 30 天的酒精發酵作業,之後,再進入乳酸發酵。兩階段的發酵工序完成後,酒液轉入橡木桶進行十二到十四個月的熟成,其中有 60% 是全新桶。2010年份的標準瓶只裝瓶了 73298 只。



拔出的酒塞是品質與打印俱佳的原生型軟木塞,倒出的酒色深濃墨黑,只有在杯緣透光處才能看到酒紅色澤。酒香味十分內斂,要靠近杯口才能聞到石墨味、煙燻木材、燒烤油脂與黑加侖水果軟糖所交纏堆疊的香氣。另外,酒精感也很濃重,尤其是在酒溫升高時,如果鼻子靠近杯口太大口吸氣時,很容易就會有種被揮發的酒精嗆到的感覺。

酒液入口的酒精苦感也十分強烈,單寧厚實,但不會覺得咬口,酸感則柔滑而若有似無。柔滑而帶有苦味的酒體,經常會讓我浮現出黑巧克力的記憶。不過,基本上這只也是十分老派波爾多風格的酒體,結構嚴謹 ... 嚴肅 ...... 並不是討喜的甜美果香風格 !!!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Flor de Ronce Chateauneuf du Pape 2011 法國 隆河谷 教皇新堡 宏西葉酒莊 極致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在大潤發的開架賣場中的品項非常豐富,從低階的 Rhone 隆河谷大區域認証的 AOC 等級,到 Rhone 隆河谷產酒區中最知名的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的酒款都有出品,而且,光是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的作品在賣場就可以看到三款 !!! 會讓人有種喝來喝去都是「宏西葉」的錯覺 !!!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在名莊林立的 Rhone 隆河酒區不算是老字號的酒莊,現任莊主的父親 Luis Canto 在西元 1948 年時,從西班牙旅居到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南邊的一座小酒莊,並且受雇於酒莊從事釀酒的工作。

當時的莊主因為沒有繼承人可以承續酒莊家業,於是便在西元 1958 年將整座酒莊賣給了 Luis Canto,在接管酒莊後的隔年,Luis Canto 正式將酒莊更名為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西元 1979 年交棒給現任莊主Jean-Louis Canto,如今,現任莊主 Jean-Louis Canto 也積極的讓自已的兒子 Geoffrey Canto 參與酒莊的經營管理,並在西元 2013 年起正式取得法國有機認証。



目前,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一共擁有十一公頃位在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的葡萄園、十三公頃的 Côtes du Rhône 隆河法定 AOC 產區的葡萄園,以及六公頃的 IGP 認証等級的葡萄園。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在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一共有四只作品,除了最高階的 Jacquerie Châteauneuf du Pape 之外,餘下的三只酒款均能在國內的大潤發賣場通路中找到,而 Flor de Ronce 是國內引進的三只 Chateauneuf du Pape 教皇新堡 子產區酒款中最高階的酒款。



關於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酒友,可以參考官網連結 ~~~

Domaine de la Ronciere 宏西葉酒莊 官網連結




按官網的生產介紹文字顯示,Flor de Ronce 特地精選自產量控制極低的葡萄園,以手工方式進行精選採收,葡萄品種比例為 90 % Grenache 格那西 與 10 % Syrah 希哈 對混,每公頃的產酒量低到僅僅止有 2500 公升,年產量也僅止有 6000 瓶,所以,我所開掉的 Flor de Ronce Chateauneuf du Pape 2011 是這個年份全世界僅有 6000 人有機會享用的其中一瓶 !!!

另外,它極其簡單的生產介紹文字中有特別提到,發酵是以傳統的 Whole bunches 方式進行發酵,Whole bunches 翻譯為「成串」 ...... 也就是說,這只酒的發酵過程也是極少見採連葡萄梗成串進行榨汁、浸皮發酵的酒款 ...... 非常非常的有趣 !!! 最近,我居然不其然的一直遇上「成串」進行發酵的葡萄酒作品 !!!



拔出的酒塞是原生型軟木塞,質地極佳,較大的孔隙都有特別加工填補。倒出的酒色深濃不透光,邊緣部份略帶有些許橙光。靠近杯口時會先嗅聞到一股濃重的酒精刺鼻味,之後,則有乾香菇、煙燻木材、黑櫻桃果肉 ...... 等多重複雜的香氣變化。

酒液入口時同樣會先嚐到一種焦苦味,那是酒精濃度變高時的酒液容易出現的一種特殊滋味,之後,厚實而甘甜的果肉味會迅速的佔滿整個口腔,酸感與澀感都極不明顯,整體而言同樣是以非常集中且豐厚的葡萄果乾滋味為主體,若與先前開飲的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相比較,則是多了更加立體的層次感。

但我個人覺得 Flor de Ronce Chateauneuf du Pape 2011 還太早開飲,它如果能再耐心的等上幾年,讓過於濃重的酒精感揮散掉一些,應該會有更迷人的風味感受 !!!

這裡所提到的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2010 大葛迪奧堡 是指 ~~~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Chateauneuf-du-Pape 2010 法國 隆河谷 教皇新堡 大葛迪奧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Chateauneuf-du-Pape 2010 法國 隆河谷 教皇新堡 大葛迪奧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Rhone Valley 隆河谷 是 法國 葡萄種植面積第二大的葡萄酒產區,酒區隨著蜿蜒的 Rhone 隆河橫跨了法國南部幾個行政區域,因此,在地理劃分上時常困擾著我 !!!



Chateauneuf-du-Pape 教皇新堡 是 Southern Rhône 南隆河葡萄酒產區中最重要的一個獨立 AOC 稱號的子產區,在法令上允許多達十九個葡萄品種進行混合調配,其中還包括了九種白葡萄品種,這是非常少見的混釀方式。但在當地酒莊實際調配中,還是以南法 GSM 為主 ( Grenache 格那西、Syrah 希哈、Mourvèdre 慕維得爾 )。



另外,Chateauneuf-du-Pape 教皇新堡產區的酒款還有一項十分有趣的特色,就是在玻璃瓶身上都會有家徽立體浮紋,這也是其他地區的葡萄酒所少見的。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本身似乎因為規模經濟與通路的問題,是與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合作,由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代為裝瓶與銷售,因此,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的生產覆歷是掛附在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的官網頁面中。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成立於西元 1963 年,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 Rhone 隆河地區的傳統酒莊,能將自家優秀的酒品銷往世界的市場。目前,集團與二十餘間 Rhone 隆河在地酒莊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除了為這些酒莊提供更先進的生產設備資源外,也積極將合作酒莊的作品送往各大型葡萄酒比賽去參展,也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

關於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想了解更多,可參考它們的官網 ~~~

La Compagnie Rhodanienne 羅丹尼恩釀酒集團 官網連結




按官網的酒莊簡介顯示,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大葛迪奧堡 的物業是成立於十六世紀,但起初是以生產穀物為主的莊園,直到 Rey 家族入主後,莊園才轉型為種植與釀造葡萄酒。

Chateau de la Grande Gardiole 2010 是使用 60% Syrah 希哈、30% Grenache 格那西、10% Mourvèdre 慕維得爾 的混釀比例,官網上沒有說明熟成的方式,而查找到另一個銷售網站則有概略提到發酵時程為三個星期,發酵完成後的酒液大部分是以不銹鋼桶進行九到十二個月的熟成,只有少量使用橡木桶熟成酒液,再進行調配。



拔出的酒塞是原生型軟木塞,較不尋常的是,居然沒有酒莊的打印文字。

酒液是深遂的酒紅色,不透光,酒液邊緣略帶橙光。酒香味是濃濃的巨峰葡萄果皮香,酒液入口厚實甜美,也同樣像極了巨峰葡萄的果肉感,也非常的神似市售的 100% 純葡萄汁的口感,單寧結實但不會覺得生硬咬口。葡萄果肉的甜韻非常的持久。

簡單來講,這是我喝過最像「鮮榨葡萄汁」的葡萄酒,也是極少數我老婆會主動要再來一杯的紅葡萄酒。








Rigal 2012 Troisieme Terrasse Cahors 法國 西南區 利果酒莊 卡歐利嘉 高台紅酒_品飲誌 2016-10



這是我開飲 Rigal 利果家族最具代表性酒款的第二只,同樣是採 100% 的 Malbec 馬爾貝克 葡萄所精釀而成。 Rigal 利果酒莊 在 CUVÉES TERROIRS 這個系列一共有三個作品,其中的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去年巳經寫過品飲心得文,而這次要介紹的是葡萄樹齡要比白石要來得更老的 Troisieme Terrasse 高台。



因為最近有在一個蒙瓶試飲的場合又再次遇上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 這裡順便再提一下當天的趣事。

那是一場在 台北 復興南路 巷弄內的一間名叫「1516 Bistro」專門提供德式餐點菜色的餐廳內,所舉辦的一場蒙瓶試飲活動,當天試飲的十只酒款事前都巳經用錫鉑紙包覆,所以,只能倚靠自已的味蕾與經驗來感受每一只酒的風味。



其中,編號第五與第六的兩只酒款因為風格非常的接近,所以我們同桌的酒友們是一起對它們進行品評。兩只酒的酒色都是同樣的深濃偏紫,在酒色上有很健康堅實的濃縮感,幾乎是不相上下。而香氣上,則非常明顯的散發著波爾多混釀的風味 !!!

光是從酒香氣質上,我們都猜兩只酒來自 波爾多 !!!



而酒液入口時,兩只酒款則出現較強烈的風格差異,編號五的酒體比編號六要來得甜潤活潑,編號六則是以較強烈的單寧結構讓酒體變得嚴肅。因此,我們同桌的酒友們包括我都猜測編號五應該是來自 波爾多右岸的作品,而編號六則是 波爾多左岸的酒款。除了風格上的差異外,基本上就兩只酒款的酒體酒質來評判是不相上下的。



而最後答案揭曉 ~~~~~~ 編號五居然是來自 法國 Cahors 西南卡歐地區 的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 而編號六則是來自 法國 波爾多右岸 聖愛美濃的名莊 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 !!!

回家後,我特意去查找了一下我過往喝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的心得文,果然,我在當時的品飲心得就有特別註記,白石的風格非常的與波爾多右岸酒相近 !!! 正因為如此,在蒙瓶試飲的場合我們同桌的幾位酒友全部往右岸猜了 !!! 再者,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 是聖愛美濃酒區要價在新台幣千元上下的知名佳釀,而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以它一半不到的價格卻能夠打成五五波,由此可知 Rigal 利果酒莊 的 CUVÉES TERROIRS 系列實力是不容忽視的。

關於 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 可參考官網 ~~~

法國 波爾多 聖愛美濃 Chateau Montlabert 蒙拉貝堡官網連結


關於 Rigal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有興趣的酒友,可以參考我先前的分享文 ~~~

Rigal 2009 Les Pierres Blanches Cahors 法國 西南區 卡歐利嘉 白石紅酒_品飲誌





說了長串的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 現在行文再回到主角 Troisieme Terrasse 高台。

Rigal 2012 Troisieme Terrasse Cahors 按官網的生產履歷顯示,使用的是葡萄樹齡在 20 歲以上的葡萄樹株所產出的葡萄原料,全以手工方式採收,每公頃的產出量僅止控制在 4000 公升。葡萄榨汁後會先在 7 度低溫進行浸皮取色,之後再進入長達四十天的浸皮發酵、乳酸發酵,最後發酵完成的酒液會再進入橡木桶熟成十二個月後才裝瓶。



拔出的酒塞是質地極佳的原生型軟木塞,孔隙非常的細小,打印清晰。倒出的酒色是深遂高雅的紫紅色,非常濃艷飽滿的紫色。酒香味有點內斂,要靠近杯口才聞得到台灣傳統醃鳥李的香氣,以及一種說不上名字的乾燥花的香味。

酒液入口的酒體紮實,酸感與澀感都很滑順平衡,有杉木片香、黑李果皮與些許的黑櫻桃果肉的甜甘滋味,尾韻則是葡萄果乾的甜味拌進白胡椒粉的辛辣感。

如果說 Les Pierres Blanches 白石 的風格與 波爾多右岸非常的相似,那 Troisieme Terrasse 高台擁有高雅的黑櫻桃果味與杉木桶味則會讓人聯想到 波爾多左岸酒 ...... 我想,這應該就是釀酒師想刻意營造出的風格感受差異吧 !!!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Chateau Saint-Aubin Medoc Cru Bourgeois 2010 法國 波爾多 梅鐸 中級酒莊 聖奧賓堡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去年,買進了許多來自 法國 波爾多 梅鐸酒區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 的酒款,Chateau Saint-Aubin 聖奧賓堡 是其中之一,購自大潤發的促銷檔期,價格十分的實惠 ( 新台幣 309 元 )。



關於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 的源由,先前有查找過許多相關資料,最後匯集成一篇文章做介紹,如果對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 這個名詞還不太熟悉的酒友,可以參考我先前整理的專文,快速認識這個擁有極高CP值的 法國 葡萄酒系統 ~~~

Cru Bourgeois 中級酒莊的源由_葡萄酒隨手記





Chateau Saint-Aubin 聖奧賓堡 在 Medoc 梅鐸地區的莊園歷史可以上溯自十七世紀,在法國大革命的期間,莊園曾有一小段日子被改建成女子監獄使用,但之後又恢復成為一般農作生產為主的莊園。

二十世紀,現任莊主的爺爺買下了 Chateau Saint-Aubin 聖奧賓堡 進行整頓,同時莊園內的農作生產與馬匹飼養都是以供應軍隊需求為主。二戰期間,德軍曾佔據莊園並且充當部隊的指揮總部,也因為如此,莊園建築雖然經歷了殘酷的戰爭時期,但卻沒有遭到太嚴重的破壞。



戰後,家族因為市場的需求,莊園的農地大部分仍是以生產糧食與畜牧為主,實際種植葡萄的面積僅止有六公頃左右,但莊園仍舊非常的依循傳統,種植有 波爾多當地法定混釀的六種葡萄 Merlot 梅洛、Cabernet Sauvignon 卡本內蘇維濃、Carménère 卡門內里、Cabernet Franc 卡本內弗朗、Malbec 馬爾貝克、Petit Verdot 小維鐸。( 其中 Carménère 卡門內里、Malbec 馬爾貝克,雖然都是法定波爾多混釀之一的葡萄品種,但出於經濟考量,實際種植的非常少 ... )



現任莊主於西元 1990 年接掌家族的莊園事業,並且逐步將葡萄園面積擴展至 21 公頃的規模,他們利用 波爾多傳統六個葡萄品種的混合互補,重現了 法國 遠古以來就名揚歐陸的絕妙風味,這也是目前十分少見的混釀方式。關於 Chateau Saint-Aubin 聖奧賓堡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他們的官網,但有點可惜的是官網只有法文頁面,閱讀起來有點吃力 ~~~





按官網的生產覆歷顯示,每年的葡萄品種配置比例都不一樣,此次開飲的 2010 年式使用了 Merlot 51% 、Cabernet Sauvignon 21% 、Cabernet Franc 11%、Petit Verdot 14% 、Carmenère 3% ...... 其中並沒有用上 Malbec 馬爾貝克。葡萄分批次以手工與機械方式採收,浸皮發酵時程約為 29 天,各葡萄品種酒批發酵完成後進行調配混和,混和後的酒液會轉進橡木桶與不銹鋼桶進行熟成,橡木桶的使用比例是 50% ,而其中又有 10% 是使用全新橡木桶。熟成時程為十八個月。



拔出的酒塞是加長型的原生軟木塞,質地Q彈密實,許多天然小孔隙都有額外進行填補的工序。倒出的酒液顏色是深濃的酒紅色,杯緣透光的部分略帶有陳年橘光,香氣的調性也略徧向陳年熟化後的乾香菇氣息。

一開始會先在杯口聞到完熟的黑色莓果香氣,中間混雜著些許的草梗味、煙草味 ...... 然後中段則會出現風乾香菇、燒烤木炭的氣味。酒液入口甘醇易飲,單寧感明顯,但不會讓人覺得過於艱澀,酸感也十分柔和。尾韻的辛辣味會隨著酒液的飲用量不斷堆疊上來,形成了十分立體的結構,葡萄果乾的餘韻也十分的悠長。

這只酒在低酒溫 ( 我是從6度溫開喝 )時比較有細膩豐富的變化,酒溫太高時就比較平淡無奇。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Moulin A Vent des Hospices 2011 法國 勃根地 風車磨坊 濟貧醫院 紅葡萄酒_品飲誌 2016-10



雖然,在台灣大家既定的刻板印象可能會認為 法國 Beaujolais 薄酒萊產出的紅葡萄酒,都只適合在短暫的時間裡享用,是屬於一種即時享樂型的葡萄酒款。

而事實上,Beaujolais 薄酒萊酒區所使用的 Gamay 加美葡萄,是早期勃根地的農民利用 Pinot Noir 黑皮諾 雜交變種而成的,它帶有與 Pinot Noir 黑皮諾 近似的莓果香氣,又比 Pinot Noir 黑皮諾 來得容易管理照顧,產量也非常的大。曾經有一段時間, Gamay 加美葡萄 幾乎要全面性的取代了 Pinot Noir 黑皮諾 而成為勃根地的當家花旦 !!!



由於,當時的勃根地公爵極為偏愛 Pinot Noir 黑皮諾,為了不使 Pinot Noir 黑皮諾 滅絕於葡萄園中,他採取許多極端的手段來打壓 Gamay 加美葡萄,除了嚴格禁止勃根地地區的農民栽種外,還不斷宣傳飲用 Gamay 加美葡萄 所讓成的酒會危害身體健康 ...... 讓 Gamay 加美葡萄 在之後的數百年都被貶抑成為低價、不入流的劣等酒品。

雖然,近年來 Beaujolais 薄酒萊 的酒名在諸多大廠的努力經營下,世人對 Beaujolais 薄酒萊 或 Gamay 加美葡萄 這兩個名詞的印象有所改觀,但其實評價仍處於「工業化」、「大量生產的低價酒款」 ...... 其實,如果喝過 Beaujolais-Villages 薄酒萊村莊級酒的酒友,應該很難不承認它的品質與風土風格都是獨樹傲立的。



Moulin A Vent des Hospices 2011 現下是由 Collin-Bourisset 柯林柏喜榭酒莊 代為裝瓶與販售,Moulin A Vent des Hospices ( 風車磨坊的濟貧醫院 ) 是擁有近兩百年歷史的老酒品牌。起初,有善心人士把葡萄園捐贈給濟貧醫院,讓醫院利用販售葡萄酒所得的善款來維持醫院的營運。久而久之,許多人便都加入捐贈葡萄園的行列,而濟貧醫院所擁有的葡萄園面積也擴張至 6.8 公頃左右的規模。

Moulin A Vent 風車磨坊 是 法國 Beaujolais 薄酒萊酒區十大村莊級產區中,品質被公認最優秀的產區。 Collin-Bourisset 柯林柏喜榭酒莊 創立於西元 1821 年,旗下擁有的葡萄園遍及 Beaujolais 薄酒萊 各著名產區,在西元 1926 年被 Moulin A Vent des Hospices 濟貧醫院 指定為其唯一的裝瓶酒廠。關於 Collin-Bourisset 柯林柏喜榭酒莊 可參考官網 ~~~

 Collin-Bourisset 柯林柏喜榭酒莊 官網 Moulin A Vent des Hospices 頁面




按 Collin-Bourisset 柯林柏喜榭酒莊 的官網生產履歷顯示,Moulin A Vent des Hospices 2011 使用人工方式採收葡萄,葡萄的平均樹齡為四十五歲,浸皮發酵時程為十五到二十天,發酵完成後再進入橡木桶進行熟化作業。



拔出的酒塞是較一般略長的原生型軟木塞,質地與打印均為上乘之作。酒香味非常的奔放,剛開瓶時會聞到很濃重的血味、鐵銹味,血味逐漸散去後會轉換成非常迷人的莓果香氣,是一種多重複合的莓果香,可以比較具體的分辨出草莓果乾、蔓越莓乾 ...... 等香味。

酒液入口豐沛紮實,有極為細緻的單寧,酸感柔順,隱約有酸梅味、甘草味 ...... 尤其是酒液在吞嚥後,殘留在舌苔上除了緊緻的單寧感外,還會有淡淡的草梗、甘草香,最後再由微微的辛辣感做收尾。另外,它的葡萄果乾餘韻非常的持久,此次大潤發葡萄酒節的售價為新台幣 549 元。